专访 Trusta Labs:空投的混乱与秩序
作者: Azuma , Odaily 星球日报
LayerZero 所发起的史上最大规模女巫清洗活动已正式闭幕。
在过去的近一个月时间内,从呼吁女巫自曝以保留 15% 的空投份额,到官方联合 Chaos Labs 、 Nansen 等数据分析机构主动筛查,再到通过 10% 的份额悬赏来激励猎人积极举报,发动群众勇斗群众, LayerZero 的一举一动始终牵动着社区的注意力。
尤其是最后的举报环节,虽然这并非是 LayerZero 的原创(此前 Hop Protocol 等也有此设计),但作为市场上关注度最高的潜在空投项目之一, LayerZero 本次所掀起的波澜要远远大于前辈们。在利益的驱使下,无数猎人向 LayerZero 提交了成千上万份的女巫报告,一度逼迫 Github 以封号手段来缓解服务器压力,即便是在活动迁移至 Commonwealth 并添加了 0.5 ETH 的保证金要求之后,猎人们在短短三天的时间窗口内还是提交了逾 3000 份女巫报告。
单从结果来看, LayerZero 似乎已在这场调动了整个社区的活动中拿到自己的想要的结果 —— 获取了海量的数据样本,可以此为基础调整空投细则 —— 但从社区的反馈来看,围绕着本次活动的争议与质疑也从未消散。从猎人所提交报告的合理性,到专业机构是否会化身猎人下场猎杀,再到 LayerZero 身为审核裁判能否兼顾效率及公平,以及最终的女巫名单是否会被后来项目复用,乃至这一模式对于空投范式的深远影响,存在于市场上的诸多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答。
作为前大厂反欺诈团队的 Web3 再创业项目, Trusta Labs 致力于通过 AI 构建 Web3 身份和信誉基础设施,现已推出了行业首个 Web3 用户价值评估体系 MEDIA Score 以及钱包分析工具 TrustGo ,并已被 Celestia 、 Manta 、 Starknet 等头部项目采纳作为筛选空投用户的链上分析标准。
LayerZero 做了场大型社会实验,但结果究竟如何?
回看空投设计的发展历史,本质上就是项目方与用户(包含女巫)的动态博弈史。自 Uniswap 的经典空投开始,往后陆续迎来 TGE 的项目在规则设计上可谓是「煞费苦心,各显神通」,直到如今的高调行事的 LayerZero ,整体上看项目方对于女巫的讨伐力度一直在不断加大。
究其原因, Trusta Labs 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包括女巫)涌入,空投市场「僧多粥少」的状态已然形成且仍在持续加剧,用户的高期待与项目方可提供的筹码之间存在匹配矛盾。基于这一趋势,后来的项目方们不得不选择加大讨伐力度,从女巫口中夺食,进而为项目方所认可的正常用户争夺更多的筹码。
对于 LayerZero 这种交互地址高达数百万量级的项目而言更是如此,只不过 LayerZero 并未像 Arbitrum 、 Starknet 等较早的头部项目那样选择委托某家专业机构进行空投设计,而是「亲力亲为」地发起了这场耗时近一个月的大型社会实验,试图借此对女巫进行一场更为彻底的围杀。
然而在 Trusta Labs 看来, LayerZero 的这场实验在规划和执行层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是导致社区反应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
从规划层面来看,最大的问题在于 LayerZero 未能事先明确代币经济模型以及空投份额规划。简而言之就是,没有人知道空投到底会发多少?哪些地址符合资格?所谓自曝可以保留原定份额的 15% ,举报则可以拿到 10% ,但原定份额究竟是多少也没人知道;被扣掉的代币具体将如何分发也没有细则……不透明就意味着存在操作空间,很难让社区信服。
至于执行层面,自曝、筛查、举报等三大环节的有效性也都值得商榷。
首先是自曝环节, Trusta Labs 认为该形式实际上很难起到太大作用,因为选择自曝的地址一般本就拿不到太多份额,对于整体筹码分配的影响相对较小,事后来看选择自曝的地址占比也并不高。此外, LayerZero 的本意是希望借自曝地址的行为逻辑来改进筛查机制,但由于选择自曝的地址相对零散,且女巫一般都是以集群形式出现,具备相同的行为逻辑,因此很难通过零散的样本来得到统一逻辑。
接着是官方筛查环节, LayerZero 委托了 Chaos Labs 、 Nansen 一起来做女巫逻辑分析,但在该份名单发布之后却有大量用户反馈自己的唯一地址被标记成为了女巫, LayerZero 事后也不得不开通用于二次检查的「上诉」通道。对此, Trusta Labs 的推断是 LayerZero 可能在样本选择时纳入了太多的低份额地址,导致模型出现偏差,在女巫识别上造成了一定的逻辑疏漏。
最大的问题则出自举报环节, LayerZero 积极发动社区的本意或许是想要减轻工作负担,以群策群力的方式来提升效率,但实际上 LayerZero 最终需要对超 3000 份报告进行逐一检验,以筛选出逻辑成立的有效报告,这反而成为了一项更加费时费力的工作,如果粗略筛查,很容易造成疏漏;如果精细筛查,需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 事实上,就连 LayerZero 创始人 Bryan Pellegrino 本人也曾感叹,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这些事情。此外,由于举报环节出现了一定的恶意举报、名单剽窃、地址投毒等行为,人性中恶的一面被充分暴露,社区的不满情绪也被逐步推高。
Odaily 注: Pellegrino 在 X 发文感叹,希望能够再有两个月的时间来进行细致检查。
总而言之, LayerZero 发起了一场业界前所未有的女巫清洗大实验,这一勇气及辛劳值得赞许,但事后复盘来看,这场实验的规划及执行或许仍存在着许多优化空间。
LayerZero 种树, zkSync 乘凉?
在 LayerZero 的实验结束之后,有人曾问道,如此折腾一个月,团队耗时耗力,社区精力交瘁,到底谁才是获利者?
针对这一问题, Trusta Labs 给出的答案稍稍有些出人意料 —— zkSync ……在 Trusta Labs 看来, LayerZero 本次实验的最大成果便在于最终得出的女巫名单,而后来的项目则可以白捡便宜,反而社区的喧闹只会集中在 LayerZero 身上。
Trusta Labs 预测,那些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有着 TGE 计划的项目方可能都会选择等一等 LayerZero 的具体名单,再与自身的筛查规则进行对照复查。比如 zkSync ,作为近期关注度极高的另一大待空投项目,该团队完全可以沿用 LayerZero 的名单,以相对柔和的方式实现严苛的女巫筛查,从而避免在商标问题引发众怒后再次激起社区情绪。
至于 LayerZero 的三层大清洗模式是否将成为未来的空投新范式, Trusta Labs 则并不这么认为。
站在项目方的角度来看, LayerZero 的案例已经证明了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一是费事费力,二是对于团队的人性洞察能力及抗压能力也都是极大的考验。纵观整个加密货币行业,你很难找到第二个像 Pellegrino 这般洞悉女巫想法且精力充沛的创始人 —— 作为前职业德扑选手的 Bryan 每天都能在 X 或者 Telegram 上与社区进行多语种高频「对线」,甚至自己还能乐于其中 —— 因此其他项目很难就此进行效仿。
如何设计一场合理的空投?
纵览当下市场上各大项目的空投方案,大体可以分为「激进」和「中庸」两大流派。
「激进」派的绝佳代表显然是致力于消灭所有女巫的 LayerZero ,此类项目选择高调行为的主因既在于完善规则设计,也在于为即将到来的 TGE 造势,通过更具流量的玩法吸引更多的关注。然而正如前文所说,如此行事对于项目自身的精力及抗压能力均有很高的要求,复刻难度较高。
此外,近一年间快速兴起的以 EigenLayer 、 Blast 等为代表的积分制空投方案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激进」派。选择积分制的项目一般都处于开发早期,核心产品尚未上线,无法累积交互数据,因此需要用更简单的指标( TVL )来取悦 VC 或说服市场 —— 「 PoW 转 PoS 」,通过积分来提前吸引更大的 TVL 和更多的市场关注。然而在 Trusta Labs 看来,「积分就是可无限增发的 token 」,它会赋予项目方更大的主动权和更灵活的操作空间,市场已经有了反感情绪,未来积分制若想继续存续,可能需要向更透明的方向发展,比如 Trusta Labs 和 Linea 合作推进的纯链上积分方案。
更多的项目还是会选择相对传统的「中庸」派,即自身在水下默默进行筛查,突然某天就直接就丢出了空投公告。对于此类项目而言,最大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地址分析方面,毕竟如何对数据样本进行合理筛选,如何判定女巫的行为逻辑等均非易事。
对此 Trusta Labs 的建议是,项目方最为直接、高效的做法还是应该将空投设计中偏专业性的部分委托给专业机构,机构则会根据项目方的需求及倾向,与项目方合力完成规则的设计。
若想要设计一个合理的空投,项目方需要对空投有一个自上而下的设计思路,并秉持数据驱动、规则透明、公平普惠等基本原则。第一步,要先明确代币经济模型及分投份额;第二步,则是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画像(开发者、早期用户、活动用户、其他生态参与者等等),并选择侧重方向,决定各部分群体的分配比例;第三步,才是具象的女巫筛查工作。
关于女巫与普通用户(俗称「羊毛党」)的界定问题, Trusta Labs 则给出了一种较为清晰的界定方案。在该机构看来,女巫一般指的是那些以工作室为主体,利用脚本批量操作大量账户进行链上交互,行为轨迹存在强烈一致性的地址集群;而所谓的「羊毛党」( airdrop farmer ),一般指的是那些出于空投目的,基于自己的认知与规划进行交互的个人,此类用户的地址相对较少,且一般都是手动操作。就筛查工作而言,重点应该放在「女巫」而非「羊毛党」身上。
专业机构会做「老鼠仓」,或是「下场猎杀」吗?
前文提到过, Trusta Labs 过去几个月内曾亲手承担了 Celestia 、 Starknet 、 Manta 等诸多头部项目的空投设计。对此,部分用户也提出了质疑,类似于 Trusta Labs 等专业机构是否会借机做「老鼠仓」获利?
而在不久之前的 LayerZero 举报环节中,一份包含 47 万个地址的举报名单曾在社区内引发了轩然大波(事后社区根据 Dune 第三方数据发现,该 47 万地址中的大部分均为 LayerZero 交互排名前 60 万的地址,很难想象系某一个体批量操作),有人也曾怀疑该份名单系出自 Trusta Labs 之手。
针对此类质疑, Trusta Labs 的回应是:「 Trusta Labs 希望将业务保持简单、透明、专业,绝对不会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去做桌子下的事情,也绝对不会与 C 端用户争夺利益,不然即不利于自身业务的长期存续,也不利于行业的公平发展。」
比如「老鼠仓」问题,这或许能够短期得利,可一旦暴露必将对机构声誉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从而影响未来业务的开展;再比如「赏金猎人」问题,举报女巫一般需要附带对行为逻辑的解释,这可能导致机构的女巫算法被暴露,所带来的潜在弊端要远远大于那些蝇头小利。
Trusta Labs 还特别提到 LayerZero 举报环节中出现的那份涵盖 47 万地址的报告:「稍微懂行一点儿的用户都能看出来,那份报告简直胡说八道,我们可写不出来那么丢人的东西……」
空投越来越卷,普通用户还有机会吗?
回看空投市场的发展历史,随着「撸毛」概念的愈发普及,以及科学家、工作室等强势角色的不断入场,获取空投的门槛似乎正越来越高。许多读者曾向我们反馈, 2024 年的空投已经看起来拿了不少笔,但整体收益甚至还不如当年一、两笔「大毛」的水平,「反撸」的频率也在大幅增加。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空投的造富效应似乎正在逐渐消散。针对这一问题, Trusta Labs 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建议。
在 Trusta Labs 看来,「撸毛」本就是用户了解项目的最佳途径之一,用户大可将其视作一种另类的投研方式,如果在交互过程中找到了符合自身认知审美的合适标的,尤其是那些小众赛道的高潜力项目,完全可以借此辅助自身作出投资决策。就 Trusta Labs 自身经历而言,该机构曾在帮助 Celestia 做空投设计时系统性地了解了后者的业务模型及生态潜力,于是在 TIA 上线后不久重仓买入,在二级市场获利颇丰。
空投市场正越来越卷,且未来只会变得更卷 —— 厨师们(项目方)做蛋糕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食客(用户)的增速,个体能分得的筹码数额只会随着群体的不断扩大而相对减少。作为普通玩家的我们无法改变趋势,但或许可以稍稍切换一下操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