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会议员​​邱达根:我们是认真搞金融创新吗?

推荐阅读
2024年6月2日 17:36
收藏
创新的本质就是尝试和容让失败发生,最重要的是,如何从失败中检讨错误和累积经验。

作者:​​邱达根,香港立法会议员

来源:信报

 

香港证监会专为虚拟资产交易平台( VATP )而设的全新发牌制度已于 2023 年 6 月 1 日生效。新制度的过渡安排让营运商在本年 2 月 29 日前提出牌照申请,并由 6 月 1 日起遵守新的监管要求,继续在香港提供虚拟资产服务,直至当局就其牌照申请作出最终决定。

然而,临近过渡期结束(5 月 31 日),越来越多营运商决定放弃香港市场。执笔之时,已有 11 家撤回或退回其牌照申请。当初证监会推出发牌条件的时候,已未能吸引到 Coinbase 等大型交易所来港申请。其后自 2 月起,几间国际知名的交易所如 Gate 及火币( Huobi )陆续退场。来到 5 月,情况更加恶化,共 6 所营运商宣布退出,其中包括全球交易量排名前三的 OKX 。余下 18 家申请者中,大部分的规模都很小。一些缺乏行业经验,另一些则是传统金融机构尝试涉足 VATP 业务,却并未在 Web3 领域深耕。

OKX 的退场引来业界议论纷纷,质疑香港是否有真正的决心发展和拥抱 Web3 。笔者的微信圈子出现了大量相关评论,例如部分标题为《香港 Web3 刚开始就结束了吗》、《香港人的傲慢,伤透了 OKX 的心》等。它们指责当局在实际推行新制度的时候,官员们畏首畏尾,以保守避险为上,从传统金融的思维出发,削弱了牌照的竞争力和灵活性。一些营运商即使已经投入大量资源和前期成本,到最后阶段仍然决定退回其申请。

不少业内人士均担心新发牌制度会演变成翻版的「美食车事件」,甚至像当年政府推动发展虚拟银行一样,雷声大,雨点小。他们担忧当局重蹈覆辙,就算经营者获批牌照,也难以发展出盈利模式。

笔者综合业界意见,认为新发牌制度显示出几个值得顾虑的地方。首先,几项有关本港虚拟资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例如 VATP 、稳定币发行、虚拟资产场外交易等)分别由不同部门设计,缺乏产业发展的全盘战略考虑。相关政策在不同时期进入咨询阶段或提上立法程序,令整个 Web3 布局分段完成,耗费太长时间,跟不上科技演变的快速步伐。

第二,证监会要求营运商在保管资产、避免利益冲突、网络保安、会计及审计、风险管理、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等方面达标,其中不少审批条件借用了传统金融的经营概念和状况,落实到 Web3 金融的时候便显得过分严苛。一些申请者向笔者表示,当局缺乏发展下一代金融科技的前瞻性眼光,以传统金融的思维推动 Web3 「金融创新」更是缺乏灵活性。

第三,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和监管机构内部缺乏创新的 DNA 。现时当局要求持牌营运商的管理层具备多年从事虚拟资产业务的经验。另一方面,官员及监管机构的董事局和管理层却缺乏具有经营 Web3 业务实际经验的人员,双方在技术背景、市场经验及创新精神方面南辕北辙,难以沟通。

今次发牌制度的退场风波引发市场中人对香港推动发展 Web3 的信心有所动摇。为挽回市场信心,笔者希望证监会尽快对牌照申请作出决定,让投资者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有长远信心。其次,交易平台所提供的产品必须有所突破,能够平衡维持完善法制,保护投资者,以及金融创新的需要。当局在未来审批新产品的时候,必须展现鼓励 Web3 金融的新思维和决心。

说到底,创新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行动。如果宣扬创新的时候就慷慨激昂,行动的时候又怕输,又怕行差踏错,又如何创新?创新的本质就是尝试和容让失败发生。最重要的是,如何从失败中检讨错误和累积经验,而非从一开始撤退至「安全线」,妄想推行完全零风险的所谓「创新」!

链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请广大读者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警惕各类虚拟代币发行与炒作, 站内所有内容仅系市场信息或相关方观点,不构成任何形式投资建议。如发现站内内容含敏感信息,可点击 “举报”,我们会及时处理。
ChainCatcher 与创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