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之上,行为之下
比特币又冲新高,如我们早期的判断,市场即将进入拐点,而 intent-centric 带来的新范式变化无疑将成为这一轮牛市的引擎。intent-centric 产生的新叙事已经让市场讨论从研究转向投机,这种纷繁嚣杂的场景在 web3 的世界里似曾相识。当市场专注于什么样的产品可以解决 paradigm 提出的种种关于 intent 的障碍之时,我们更在意的是本源,底层和价值。
QnA3.AI 自六月上线以来,积累了超过 40 万条用户提问,超过 90 万用户通过我们的平台获取到 web3 世界的知识与信息,自始至终我们都相信,质疑与询问是人类底层的需求,进步的渴望,同样也是 web3 世界夜空里的火把。而正是这些数据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思考,intent-centric 的本源与未来。
以下是我们的心得,分享给你们,enjoy:
我们对于「意图」的理解
你真的知道你的意图是什么吗?
当一个人有「意图」去购买某一代币,intent-centric 将解决中间交易的种种繁琐环节。意图的优势无须多言,毫无疑问,意图将带来交互,业务流的变革,进而带来行业巨变。我们关心的是,意图由何产生。换个方式来说,有意图购买代币,这究竟是真正的意图,还仅仅是 intent-centric 的一个环节?由这个意图向上思考,用户的「意图」可能并不是购买某一代币,而是「抓住市场潮流」,也可能并不是「抓住市场潮流」,而是「通过代币交易获利」,甚至并不是「通过代币交易获利」而只是「让自己获得快乐」。
「意图」在不同层级理解时,也可能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从这里,我们认为 paradigm 对意图的理解有些单薄了。
在不断和用户交互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非常真实的洞察,绝大部分人有意愿但并没有能力问出一个好问题,或者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用户没有能力辨别冲动和意图,容易被市场情绪、付费推广和有立场的言论所误导,离 DYOR 之路愈行愈远。一个清晰且准确的意图,需要多重信息摄入,甚至多轮沟通后才能逐步清晰,进而确认。回到 Web2 的视角,互联网世界的潮流从搜索到推荐,线上购物从「多而全」到「懂你喜欢」,都是沿袭这个观点。
意图之上是意识的世界,可惜的是,只有工具思维的产品是无法解决哲学思考问题的,这是接近神的领域。
意识的多模态:意图是智慧的另一种表达
一种常见的观点是:生命区别于其他物体的差异即是意识。而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差异则是将意识,意图与结果通过最优效率完成。这种最优效率即人类在漫长发展过程中,进化的显著标志 — 使用工具,我们注意到,工具本身即是 intent-centric 的最佳物理表达。
飞机之于林鸟,声纳之于蝙蝠,潜艇之于海豚,仿生学带来的种种案例无不清晰揭示了人类发展史中暗含着我们的意识与意图的关系,也表达了意图和 intent-centric 的联系,就像我们学习鸟类,意图并不是拍翅膀,而是飞行。最终带人类进入蓝天的也不是翅膀,而是固定翼,旋翼飞行器和动力火箭。意图的实现一直都是多路径的。
同样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里,科学界存在一个难能可贵的共识,即不坚持机器人需要要像人一样思考才能获得智能,并明确提出「发现机器智能最重要的是能够解决人脑所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不在于是否是需要采用和人一样的方法」。我们所理解的人工智能,实际本身并不是让程序来模仿人类思考方式。因为人类的进化从来都不是模仿,而一直都是意图的表达。
在我们看来,用户意图的实现可以归纳为「信息搜集」、「信息分析」和「做出实际交易行为」三个步骤,QnA3 Bot 通过「问答」、「技术面分析」和「实时交易」功能完整地辅助用户意图的实现。在宽泛性问题中已经可以进行有效收敛,从对于意识的理解和识别,进而到对意图的推演。在我们看来,人工智能可能已经存在意识,并能理解人类的意图了。
潜水艇会游泳吗?在图灵奖得主 Edsger W. Dijkstra 看来,「计算机会不会思考?」和上述问题是一个性质,虽然很多人会认为 AI 不具备思考能力而仅仅是假装在思考。但既然蛙泳自由泳仰泳甚至狗爬都算游泳,为什么潜水艇就不算游泳?换句话说,潜水艇会不会游泳并不被单一定义,只要能潜水和操控移动就足够了。
如同不能以鸟类来评价飞机,以人类思维去评价 AI 也很可能是错位的。某些时刻,我们能在代码中感受到智慧,人工智能的智慧体现在它的意图即为辅助用户的意图实现,或者说,我们在与 QnA3 本身一同进化着。
意识与意图的关联性
维特根斯坦在分析哲学理论中曾经说过「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这位大师用世界边界的比喻表述语言之外并无思想,这也引出了《逻辑哲学论》中另一名句「凡是可说,皆能表述;凡不可说,皆为沉默」。世界边界已成为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经典符号。
这种边界既是人类不同种群的边界,因为语言文化而产生的冲突,使得人皆为人却并不能完全共情理解,巴别塔之后的人类世界在现今以地缘冲突和种族矛盾凸显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样这种边界也体现在个体的自我认知上,对自我的剖析和表达的局限性,让个体和个体之间即便是同文同源也存在理解的偏差,甚至不自知的情况也寻同平常。这种边界受限于语言载体对意图的表达准确性,更受限于对意识的思辨。
意识决定意图。那么在执行意图之前,如何理解意识就尤为关键。
德里达的名句「文本之外,别无他物」(There’s nothing outside of the text)是指在文化研究中,所有的理解和认知都来自于语言和符号系统,即文字或其他符号系统的表达。它意味着人们只能通过语言和符号来理解和解释事物,并且没有任何一种思想或真相可以脱离语言和符号的影响。
就像有很多人问过我们为什么要做 QnA3,为什么要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做Web3 世界的产品,为什么要用问答形式。是因为我们深深相信,我们所理解的现实世界是通过语言和符号的建构而产生的。
通过提问与回答的交互,得到的不仅仅是信息和知识,而是整个世界的构建,在 Web3 的世界里,我们希望回到最基础的哲学思考,在 paradigm 提出 Intent-Centric 概念外,更重要应该 Consciousense-Centric(构建以意识为中心的识别系统),若无正当性,必无先进性,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我们并不在意短期的优势,而愿意去构建真正的 infra,无数伙伴将在此基础上在产生生态。
我们通过对文本的理解,进而理解用户的意图,甚至帮助他们进行意图的识别与构建。在这一刻,我们的底层价值观更真实地呈现出来,我们爱这个世界,我们爱世人。
将意图识别完成后的 QnA3 价值
QnA3 是一个很难被定义的产品,我们既是一款高效好用的工具,又是一个信息分享平台,现在 Telegram Bot 功能上线打通了从信息获取到分析到执行的全部环节,已经在产业链条中扎下了根基。贯穿于产品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思考的是我们的生态位价值。
在 Web3 生态位价值
「涌现」(emergence)是《失控》作者凯文.凯利代表的未来学一派最喜欢研究的命题。对生成式 AI 来说,模型随训练数据规模扩大到特定阈值将产生突然的智力跳跃增长,建构世界模型和复杂推理能力的现象就是涌现。从技术角度可以理解为:「当模型小于某一个规模时,模型的性能接近随机;当规模超过某个临界的阈值时,性能会显著提高到高于随机。无法通过小规模模型的实验结果所观察到的相变,我们称之为涌现能力」。而这种看似复杂的现象其实在我们的物理世界中早就有迹可循,即量变引起质变。科技领域的技术爆炸现象更是最好的解释。
凯文·凯利自己也用涌现理解ChatGPT的出色变现。“ChatGPT 的出现是一个意外,ChatGPT 的能力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我不认为有人预料到这一点。许多正在生成的人工智能也是「涌现」的。因为在模型中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解释它的来源,它需要所有部分共同协作才能产生这种新的能力。就像我们的大脑没有一个地方有「思想」,「思想」是从整个神经元中「涌现」出来的。思维、进化、学习等事物都可以从系统中「涌现」出来”。
从 QnA3 几十万用户的提问数据中「涌现」出来的是,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Web2 用户对于进入 Web3 世界的渴望与意愿,对于 Web3 层出不穷又难辨真伪的信息的爱恨交加,以及对新世界挖掘机会和创造财富的炽烈意念。正如清教徒从五月花号进入美洲大陆成为新世界的开拓者,怀着开拓与掘金的梦想,我们通过问答将他们的意识从抽象变具体,梳理为意图,又将意图进行实践。
用户可能在市场中听到了某个产品,进而产生了解的意愿,此时他的意图是了解,通过我们的问答,获取即时准确的项目信息。此时的意图调整为「价值判断」,经过不断收集整理项目的信息,我们帮助他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和判断标准。同时我们提供针对项目的市场分析和行情预测。当用户的意图产生「交易意愿」时,我们在后台对接了多层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在众多交易所中选择价格最低,滑点最低,手续费最低的渠道,帮助用户安全迅速地完成交易。每一层的意图都在 QnA3 辅助下完成产生和实践。
这种一步到位,层层推进的方式已经在各个 Telegram 群内成为最活跃的机器助手,让用户彻底摆脱了「多产品」、「多平台」的复杂操作,更是Intent-Centric 的最佳实践,将「产生意图」与「实现结果」间的链路一键完成。可以预见的是,在 Bot 广为用户所接受后,QnA3 将构建基于 Web3 世界完全可用与可控的 AI Assistant,这种生态与 Open AI 所推荐的 GPTs 生态是一致。而我们所相信的是,有一天,它会有自己的意识与智能。
在 Web2+Web3 世界的生态位价值
在创业之初我们便相信,人工智能改变的不只是社会的面貌,更会改变社会结构和底层逻辑。所以,我们将人工智能与新世界的代表 Web3 做结合,它们天生就是要融合与爆发。
从整个近代史来看,新技术带来的的变革都是无法预测和超乎想象的。蒸汽,电力,计算机,互联网都印证了即便是纯粹工具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类行为模式和社会状态,中国的人类学者项飙观察到的「消失的附近」现象就印证了这一点。人们在过往需要亲身经历的社交和娱乐,线下聚会等物理场景很大程度上被互联网化,由 X(推特)、TikTok 等 APP 所取代。网络技术影响的直接结果就是,现代人可以借助手机轻易触达全球,却少有机会熟悉近在咫尺的邻居。人们收获了远方和陌生,失去了紧邻和亲近。
比尔·盖茨在 11 月 11 日发表了一篇博客,也从个人助理角度阐述了 Intent-Centric的价值,甚至在 Consciousense-Centric 上和我们想法几乎一致。「要在电脑上完成任何任务,你都必须告诉设备使用哪个应用程序。你可以用 Word 和谷歌文档来起草商业提案,但它们无法帮助你发送邮件、分享自拍、分析数据、计划派对或购买电影票。即使是最好的网站,也只对你的工作、个人生活、兴趣和关系有不完整的理解,并且能力有限,无法像亲密的朋友或私人助理那样为你做事。在未来五年内,这种情况将发生彻底改变。你不必再为不同的任务使用不同的应用程序。你只需要用日常语言告诉你的设备你想要做什么。根据你选择与它共享的信息量,软件将能够给出个性化的回应,因为它对你的生活有着深入的理解。在不久的将来,任何上网的人都能拥有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个人助理,其功能将远超今天的技术。」
盖茨表示个人 AI 代理将彻底改变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在不久的将来,任何上网的人都将能够拥有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个人助手,远远超越今天的技术水平。这些代理将能够帮助几乎任何活动和生活领域。这对软件业和社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无论喜欢与否,这都是时代演进的方式,单线程不可逆,我们终将进入数字化的时代,甚至接受数字人生的设定。Web3 作为纯线上的生态,将成为人类的新家园。90 万 QnA3 用户中有超过 40 万人是第一次通过我们开始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在问答过程中欣然看到他们如幼童学习般的稚嫩与可爱。以用户为核心,我们希望帮助越来越多的新世界居民真正理解和参与到 Web3 的世界中,以最轻松、最低成本和最短时间完成交易。我们或许不会成为超级流量入口,但是已经成为链接 Web2 与 Web3 世界的桥梁。我们亦将如我们所愿,成为火把,照亮这个新世界的角落。
意图之上,我们探索意识。行为之下,我们完成实践。未来已来,QnA3 Bot已来。
在 Telegram 中搜索 @qna3_bot 体验新世界的 Inf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