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妙的 ZK 应用:回看 Tornado Cash 的原理与业务逻辑

极客 Web3
2023-09-08 17:39:36
收藏
Tornado 为代表的隐私项目才是真正用到了 ZK-SNARK 算法的零知识性,而大多数打着 ZK 旗号的 Rollup,用到的只是 ZK-SNARK 的简洁性。

撰文: Faust ,极客 web3

 

导语:近期 Vitalik 和一些学者联名发表了新论文,其中提到了 Tornado Cash 如何实现反 xi 钱方案(其实就是让取款人证明,自己的存款记录属于一个不包含黑钱的集合),但文中缺乏对 Tornado Cash 业务逻辑与原理的细致解读,让人似懂非懂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Tornado 为代表的隐私项目才是真正用到了 ZK-SNARK 算法的零知识性,而大多数打着 ZK 旗号的 Rollup,用到的只是 ZK-SNARK 的简洁性。很多时候人们往往混淆了 Validity Proof 与 ZK 的区别,而 Tornado 恰好是理解 ZK 应用的极佳案例。

本文作者恰好在 2022 年于 Web3 Caff Research 写过一篇关于 Tornado 原理的文章,今日将其部分段落节选并拓展,整理成文,以便大家系统的理解 Tornado Cash。

「龙卷风」的原理

Tornado Cash 是利用了零知识证明的混币器协议,旧版本在 2019 年投入使用,新版本在 2021 年底启动了 beta 版。 Tornado 旧版本基本实现了去中心化,链上合约开源且无多签控制,前端代码开源且备份在了 IPFS 网络里。由于旧版 Tornado 的整体结构更简单易懂,所以本文将针对旧版本进行解读。

Tornado 的主要思路是:把大量的存取款行为混杂在一起,存款者在 Tornado 存入 Token 后,出示 ZK Proof 证明自己存过款,再用一个新地址提款,以此切断存取款地址之间的关联性。

更具体的概括, Tornado 就像一个玻璃箱,混杂了很多人放进去的 Coin 硬币。我们能看到放 Coin 的是哪些人,但这些 Coin 高度同质化,如果有生面孔的人从玻璃箱拿走一枚 Coin ,我们很难知道他拿走的 Coin 最初是谁放进去的。

(图源: rareskills )

这种场景似乎屡见不鲜:当我们从 Uniswap 池子里 SWAP 几枚 ETH 时,根本无法知道划走的 ETH 是谁提供的,因为曾给 Uniswap 提供流动性的人太多了。但不同之处是,每次用 Uniswap 划走 Token ,我们需要用其他 Token 作为等价的成本,且不能把资金「私密的」转让给别人;而混币器只需要提款者出示存款凭证就行。

为了让存取款动作看起来有同质性,Tornado 池子的存款地址每次存入的资金、取款地址每次取出的资金都保持一致,比如某个池子的 100 个存款者和 100 名取款者,虽然公开可见,但看起来彼此没有任何联系,而且每人存入的金额、取出的金额,都是一样的。这时就可以混淆视听,没法按照存取款金额判断关联性,进而切断资金转移痕迹,显而易见的是,这为 xi 钱行为提供了天然的便利。

但有一个关键问题:取款者在提款时,怎么证明自己存过款?向混币器发起取款的地址,与所有的存款地址都不关联,那么该如何判断他的提款资格?看起来最直接的方法,是取款者直接披露自己的存款记录是哪一笔,但这就直接泄露了身份。此时零知识证明就派上了用场。

提款者出具一个 ZK Proof ,证明自己在 Tornado 合约里有存款记录,且该笔存款尚未被提取,就能顺利发起取款。零知识证明本身就实现了隐私保护,外界只知道:取款人的确往资金池里存过款,但不知道他对应哪个存款者。

要证明「我在 Tornado 资金池里存过款」可以被转化为「我的存款记录可以在 Tornado 合约里找到」 x 。如果用 Cn 表示存款记录,问题就归纳为:

已知 Tornado 的存款记录集合为{ C1 , C2 ,… C1 00…},取款者 Bob 证明自己曾用手上的密钥,生成了存款记录里的某个 Cn ,但通过 ZK 不泄露 Cn 具体是哪个。

这里要用到 Merkle Proof 的特殊性质。因为 Tornado 的所有存款记录,都存进了链上构造的一棵 Merkle   Tree ,作为其最底层的叶子结点,而叶子总数约为 2 的 20 次幂>100 万,大多数都处于空白状态(赋予了初始值)。每当有新存款行为产生时,合约就会把其对应的特征值 Commitment 写入一个叶子里,然后更新 Merkle Tree 的 root。

比如, Bob 的存款操作是 Tornado 有史以来第 1 万笔,那么与这笔存款有关联的一个特征值 Cn 会写入 Merkle Tree 的第 1 万个叶子结点,也即 C10000  = Cn 。然后合约会自动算出新的 Root , update 一下。( ps :为了节约计算量, Tornado 合约会缓存之前一批有变化的节点的数据,比如下图中的 Fs1 和 Fs2 、 Fs0 )

(图源: RareSkills )

Merkle Proof 本身很简洁轻便,它利用了树状数据结构在检索 / 溯源过程中的简洁性。若想对外证明某笔交易 TD 存在于 MerkleTree 中,只要给出 Root 对应的 MerkleProof(如下图中右边的部分),它相当简洁。如果 Merkle Tree 格外庞大,底层叶子有 2 的 20 次幂个,也就是包含 100 万笔存款记录,Merkle Proof 也只需要包含 21 个节点的数值,非常短。

如果要证明某笔交易 H3 的确包含在 Merkle Tree 中,设法证明用 H3 和 Merkle Tree 上其他的部分数据,可以生成 Root ,而生成 Root 所需要的那部分数据(包括 Td 在内)就构成了 Merkle Proof 。

而 Bob 在取款时,要证明自己拥有的凭证对应着 Merkle Tree 上有记录的某笔存款哈希 Cn 。也就是说,他要证明两件事:

  • Cn 存在于链上 Tornado 合约里的 Merkle Tree 中,具体可以构造一个 Merkle Proof ,里面包含 Cn ;
  • Cn 与 Bob 手上的存款凭证有关联。

Tornado 业务逻辑详解

Tornado 用户界面的前端代码中事先实现了很多功能,当一名存款者打开 Tornado Cash 网页并点击存款按钮后,前端代码附带的程序会在本地生成 2 个随机数 K 和 r ,随后会计算出 Cn = Hash ( K , r ) 的值,再把 Cn (就是下图中的 commitment )传入 To r nado 合约,插入到后者记录的 Merkle Tree 里。说白了,K 和 r 相当于私钥。它们很重要,系统会提示用户妥善保存。后面提款时仍然要用到 K 和 r。

(此处的 enc r yptedNote 是可选项,允许用户把凭证 K 和 r 用私钥加密,存储到链上,防止遗忘)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工作皆发生于链下,也就是说:Tornado 合约和外界观察者都不知晓 K 和 r。如果 K 和 r 被泄露了,就类似于钱包私钥被盗。

To r nado 合约收到用户存款,并收到用户提交的 Cn = Hash ( K , r ) 后,便将 Cn 插入到 Me r kle 树的最底层,作为新的叶子结点,同时会更新 Root 的数值。所以,Cn 和用户的存款动作是一对一关联的,外界可以知道每个 Cn 对应着哪个用户,知道有哪些人往混币器里存入了 Token,并且知道每个存款者对应的存款记录 Cn。

在取款步骤中,取款者在前端网页里输入凭证 / 私钥(存款时生成的随机数 K 和 r),Tornado Cash 前端代码中的程序会使用 K 和 r 、 Cn = Hash ( K , r )、 Cn 对应的 Merkle Proof 作为输入参数,生成 Z K P r oof,证明 Cn 是存在于 Merkle Tree 上的某笔存款记录,而 K 和 r 是对应 Cn 的凭证。

这一步就相当于证明:我知道某笔记录于 Merkle Tree 上的存款记录对应的密钥。当 ZK Proof 被提交给 Tornado 合约时,上述 4 个参数均被隐藏,外界(包括 Tornado 合约)无法获知,借此保障了隐私。

生成 ZKProof 涉及的其他参数还包括:取款时 Tornado 合约里 Merkle Tree 的根 root、自定义的收款地址 A、防止重放攻击的标识符 nf( 后面会讲 )。这 3 个参数会公开发布到链上,外界可以获知,但不影响隐私。

这里面有个细节,就是存款操作生成 Cn 时,用了 2 个随机数 K 和 r 来生成 Cn ,而不是单个随机数。这是因为单个随机数不够安全,有一定概率发生碰撞,比如,采用单随机数可能导致两个不同的存款者恰巧采用 1 个同样的随机数,导致生成的 Cn 撞车。

至于上图中的 A,代表接收提款的地址,由提款者自己填写。 nf 则是一个防止重放攻击的标识符,其数值 nf=Hash(K),K 就是存款生成 Cn 那一步用到的 2 个随机数之一(K 和 r)。这样一来,nf 就与 Cn 关联了起来,换言之,每个 Cn 都有对应的 nf,两者一一关联。

为什么要防止重放攻击呢?由于混币器在设计上的特性,取款时不知道用户提走的币对应 Merkle 树的哪个叶子 Cn,也就不知道提款人和哪些存款人关联,就不知道提款人到底存过几次款。提款者可以利用这一特性频繁提款,发起重放攻击,多次从混币器池里取走 Token,直到把资金池抽干。

在这里, nf 标识符的作用类似于每个以太坊地址都有的交易计数器 nonce ,都是为了防止某笔交易被重放而设置。当一笔取款发生时,取款者需要提交一个 nf,检查这个 nf 是否已被使用过(记录在案):如果有,此次取款无效。如果没有,表示该 nf 尚未被使用,取款有效,对应的 nf 会被记录下来。下次再有人提交这个 nf 时,对应的取款动作直接判定为无效。

如果有人胡乱生成一个合约没记录过的 nf 行不行?当然不行,因为取款者生成 ZK Proof 时,需要保证 nf=Hash(K),而随机数 K 与存款记录 Cn 关联,也就是说,nf 与某笔有记录的存款 Cn 关联。如果随便编造一个 nf,这个 nf 与存款记录中的所有存款都对不上号,就不能顺利生成有效的 ZK Proof,后续的工作就无法顺利完成,取款操作就不会成功。

可能也有人会问:不用 nf 行不行?既然提款者在提款时需要提交 ZK 证明,证明自己和某个 Cn 有关联,那么每当提款动作发生时,查找对应的 ZK Proof 是否被提交到链上过,不就行了吗?

但事实上,这样做的成本很高,因为 Tornado cash 合约不会永久存储过去提交的 ZK Proof ,因为这会严重浪费存储空间。与其比较每个新交到链上的 ZK Proof 和既有的 Proof 是否一致,还不如设置个占地很小的标识符 nf 并将其永久存储来的更划算。

按照取款函数的代码示例,其需要的参数和业务逻辑如下:

用户提交 ZK Proof 、 nf ( Nullifier Hash )= Hash ( K ),自定义一个接收提款的地址 r ecipent , ZK P roof 隐藏了 Cn 和 K 、 r 的数值,让外界无法获取判断用户身份。 r ecipent 往往会填写一个干净的新地址,也不会泄露个人信息。

但这里面有个小问题,就是用户在取款时,为了不可溯源,往往用新申请的地址发起取款交易,此时新地址没有 ETH 来支付 gas 费。所以取款地址发起取款时,要显式声明一个中继者 relayer ,由它代付 gas 费,之后混币器合约会直接从用户提款里扣掉一部分交给 relayer,作为回报。

综上所述,TornadoCash 可以隐瞒取款者与存款者的关联,在用户量很大的情况下,就如同一个闹市区,犯人混进人群后警方就难以追踪。取款过程中需要用到 ZK-SNARK,被隐藏起来的 witness 部分包含取款人关键信息,这是整个混币器最关键的一点。目前看来,Tornado 可能是与 ZK 相关的最巧妙的应用层项目之一。

参考资料
1.https://etherscan.io/address/0xa160cdab225685da1d56aa342ad8841c3b53f291#codeTornado 合约源码
2.https://mirror.xyz/mazemax.eth/BTbTOrEKzGkc-XoDcFtLPfJPtQ1Mt96BZYsW83m33IUTornado.cash 新旧版机制对比
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0s4W3UBxM8AnonymousPayments
4.https://medium.com/taipei-ethereum-meetup/zkp-study-group-tornado-cash-fdbb84d44b93[ZKP 讀書會]TornadoCash
5.https://medium.com/taipei-ethereum-meetup/tornado-cash-%E5%AF%A6%E4%BE%8B%E8%A7%A3%E6%9E%90-eb84db35de04TornadoCash 實例解析
链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请广大读者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警惕各类虚拟代币发行与炒作, 站内所有内容仅系市场信息或相关方观点,不构成任何形式投资建议。如发现站内内容含敏感信息,可点击“举报”,我们会及时处理。
banner
ChainCatcher 与创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