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根儿上就不行的 Helium 为什么不行,兼论 Web3 行研方法
作者:北辰
除了币价不行(距最高点跌去了97.6%),Helium似乎没有理由不被看好——最顶级的资本共投资了3.65亿美元、科技巨头高P构成的团队以及非常火的DePIN(分布式硬件基础设施网络)叙事。
何况以当下的市场环境,币价不行也不能说明项目不行……但是Helium真的不行。
Steven下周会以通信工程师的视角来解读为什么区块链不适用于硬件基础设施,而本文仅为抛砖引玉,试以Helium为例,从商业角度来说明一下为什么这类项目不行(区块链部分则有待于Steven补齐),顺便diss一下那些吹Helium的行研分析。
本文之所以先拿Helium开刀,是因为正好前几天Coinbase Assets将HNT列入上币路线图,我的第一反应是——它咋还活着?然后能看到的资料大多都在吹它(从英文世界到中文世界,甚至还有付费的),就按捺不住想发表一下暴论!
Helium是做什么的?
很多关于Helium的研报,完全是按照官方的技术文档总结了一堆普通人看不懂的物联网技术简介,最后结论是「既然物联网很有未来,区块链也很有未来,那么毫无疑问,Helium必然很有未来,买它!」。
我认为科普Helium是做什么的,最简洁的方式莫过于用Filecoin来类比。
Filecoin是做分布式存储的,主要是发了个币(FIL),然后以「存储即挖矿」的方式激励大家去把文件存储在IPFS上。
Helium是做分布式无线网络的,主要是发了个币(HNT),然后以「开热点即挖矿」的方式激励大家去给Helium的无线网络提供热点。至于HNT的作用,完全可以参考FIL。
Helium的热点有两种标准,一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蜂窝网络,但最核心的还是LoRaWAN(一种低功耗广域网),数据速率虽然只有0.3-50kbps,但覆盖范围达16公里,电池续航时间更是能长达10年,而且支持专用网路与公共网络,对于物联网(IoT)而言完全够用了。
注意,LoRaWAN网络不是让你刷短视频打游戏的,而是给那些只需要传输少量信息的设备提供网络的(如GPS跟踪器、环境传感器、气象仪、停车计时器等)。
如果说Filecoin至少是从创始人胡安的美好愿景出发,只是后来被卖矿机的给玩烂了,那么Helium纯粹就是从卖矿机出发的——早期只准官方卖矿机(专用路由器,用户买来接入电源并与Wi-Fi或以太网端口连接,然后部署钱包并同步,即可挖矿),不然不给奖励,后来开放给第三方制造商,但需要社区和基金会的批准。
介绍到这里,你注意到没有——Helium的公链只是扮演发币以及订单结算的作用(所以那些早期照着技术文档吹他们的公链技术的,吹了个寂寞),而这个功能完全不需要公链也可以!
于是Helium终于在去年迷途知返,并在今年4月份迁徙到了Solana,用智能合约做了公链做的事。
现在你对Helium是干嘛的应该有了直观的了解——搭建了个无线网络,鼓励大家买路由器来提供热点。Helium未来能否起飞,完全取决于是否有物联网项目采用他们的网络,而这纯粹是商业逻辑的问题。
Helium的商业逻辑
LoRaWAN网络从通信网络技术上来讲取代2G网络没问题(唯一被诟病的是目前还没有通用标准,所以安全性较低),而且确实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设备采用该网络,但是Helium自身的商业逻辑有很大的问题。
矿工购买路由器,给周边提供网络来赚取总量有限的HNT奖励,这没有任何问题,但是HNT的价值捕获是什么?是物联网硬件如果要接入这个网络,就需要销毁HNT,然后产生对应的DC(锚定0.00001美元),最后用DC来支付。
理论上Helium的用户适用于所有的只需要传输少量信息的物联网项目,正如他们所宣传的那样——GPS跟踪器、环境传感器、气象仪、停车计时器、滑板车等,甚至雀巢在欧洲的办公室冰箱。而且滑板车已被对方辟谣,称只是短暂做过测试而已。
然而实际上,Helium的物联网需求根本就是伪需求。且不论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工业物联网设备,就是扭蛋机、咖啡机、快递柜、售货机这种日常消费场景的物联网设备,甚至连音箱、电饭煲、扫地机器人这种日常家居用品都不会考虑接入第三方的网络!
一来安全性存疑,二来他们要建立自己的物联网生态(如小米IoT开发者平台),只有无关紧要的也没有远大理想的物联网项目才出于成本考虑去使用Helium。
这就跟企业的数据不会考虑通过Filecoin来存储一样,不过话说回来,据我所知,一些短视频平台的部分冷数据交给了Filecoin矿工来处理。
所以在Helium宣传的生态项目中,相当一部分是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对方案例库里多一个Helium作为备选方案也有利于PR,所以这个含金量约等于互联网公司与AWS、阿里云建立合作关系。
当然,Helium还有一个5G叙事,你完全可以理解为用相同的逻辑再卖一波5G路由器(这个是通用的蜂窝网络,面向用户也是普通移动端用户),赚的代币是MOBILE,可兑换为HNT。据创始人介绍,以后还会准备6G、7G、10G……
他们都是怎么吹Helium的
通过本文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LoRaWAN会被越来越多的物联网项目采用(而且主要还是物联网本身的业务增量太大),但它们没必要加入Helium的LoRaWAN网络。
我们再来看看那些投研机构/媒体/KOL都是怎么吹Helium的,可以反向避坑了。
crypto投研媒体Coinmonks上个月写了一篇《Helium网络和LoRaWAN技术的未来》,认为LoRa和LoRaWAN将在2028年达到255亿美元市场规模,而Helium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去中心化LoRaWAN网络,并且未来还可能连接数十亿的设备。
区块链分析公司Messari不仅此前在项目研报中看好,今年更是力推DePIN叙事,而Helium则是DePIN叙事之下的DeWi(去中心化无线网络)概念的领头羊。
老外的投研媒体(只是特指媒体,非投资机构)普遍比较水,我们直接忽略。值得参考的是区块律动在上上个月发布的《明星公链的陨落,Helium做错了什么?》,分析得比较全面。
正文总结下来就是「Helium是不懂区块链的团队做的,所以错过了很多公链的机会」,最后给出的结论却异常谨慎——「而Helium能否借此机会重新在市场上找回自己的主动权,相信每一个人都很期待Helium给出的答案」。这个看起来像是最后临时添了一笔的谁也不得罪的回答,我没法儿表示认同,也无从反驳……只能说还是挺有参考价值。
然而再往前追溯,国内关于Helium的较有影响力的投研文章是吴说区块链的《了解物联网龙头Helium:运行与激励逻辑 优点与缺点》。作者认为「并非所有事物都要去中心化,似乎Helium作为一个中心化分布式的产品,在工业物联网领域会有更好的发展」。虽然他对物联网行业的认知基本来自于项目方的引导,但还是非常懂区块链。
国内关于Helium的最有影响力的投研文章应该是头等舱的研报,认为「当前在圈内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并且近期(2021年8月份)业务增长速度十分迅速,处于持续的上升通道。因此,值得关注」。头等舱的研报是给Helium的官方文档做了个ChatGPT式的提炼,全程被官方牵着鼻子遛了一圈。
不过也不能苛求头等舱的水平,毕竟同时期a16z牵头投资Helium共1.1亿美元,理由是相比传统电信基础设施,Helium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快速地冷启动,「我们为Helium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全面5G连接的潜力感到兴奋」。
总结一下Helium可以吹的点:它在物联网上很有潜力。然而物联网硬件的奇点时刻已经到来了,它的发展趋势显然不是接入Helium这种第三方的网络。
Whistle的研究方式及未来规划
从Messari到头等舱到a16z,他们在Helium上的误判很不应该,认知基本没有跳出阅读项目方文档的范围,那就永远只能被项目方牵着鼻子走到他们想让你去的地方。
crypto行业在走向规范化的同时也夹杂了一些弊端,那就是尝试用分析生猪产业的方式分析crypto行业,甚至实际表现比生猪行研更简陋。
生猪市场非常成熟,影响因子及之间的联动关系早就被研究透了,所以一个暑期实习生可以像解算术题一样去分析,最后也能得出八九不离十的结论。
而crypto行业是正在发生变革的前沿领域,有效的知识往往分散在最前沿的行动者身上,这些局部知识可能是相互抵触甚至错误的,但它至少是局部真实的,所以兼听则明。
作为还没有清晰规律的动态变化中的复杂系统的crypto行业,理应有更复杂的分析方式,但现在crypto行业的研报甚至比分析生猪市场还简单粗暴,至少生猪行研有相当一部分篇幅是在探讨各因子之间的联动关系。
这种研报采用的「6大维度、48个指标」之类的研究方式,纯粹是金融民工批量生产的工具,一个熟练技工日产三篇不成问题。不过在学习氛围浓厚的crypto行业,它能让外行的读者只需要花10分钟就可以对另一个外行侃侃而谈。
当然本文不是在教行业怎么做研究,只是指出什么样的研究是不正确的,以及我们认为哪种研究方式是在正确的方向上。
行业迭代是由行业的底层逻辑驱动的,但市场的注意力从来都是在最表层,如果你只根据市场的音量来作为参考,往往会成为接盘者。
「刺耳的Whistle」不是布道者,只是作为与你平等的对话者,发出一些真实的声音(虽然多是刺耳的哨音)。所以我们不会发布面面俱到或四平八稳的研报,我们会尖刻地judge他人的观点或项目,也欢迎他人尖刻地judge我们(但拒绝一哄而上又各不认账的麻雀战)。
我们不保证发出的声音100%的正确(但会尽量努力),更不追求100%的严谨完善(这一点直接放弃),只看核心观点是否击中你,你同意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你是否有所启发(哪怕是短暂怀疑后更坚定了)。
现阶段我们人力有限,所以专注于对上一轮和上上一轮中本该淘汰的东西发表暴论,这是表现我们水平的最划算的方式。真正有建设性的前沿探讨(如ZK),还需要更多有真知灼见的朋友的加入。
欢迎关注「刺耳的Whistle」,一个说真话(但不一定正确)的crypto行业自媒体。
另外申明一点:我们只评价项目的好坏,不讨论币价,因为币价往往取决于项目方的拉盘意愿,这谁能预料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