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关于央行数字货币与加密货币的一些猜想与思考

黄益平
2023-01-28 23:40:52
收藏
“监管对加密货币、数字资产的态度,取决于所在国家的金融体系与监管制度的成熟度。”

作者:黄益平(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以下为作者2022年12月11日在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的外滩全体大会“金融科技:数字技术释放数字生产力”之外滩圆桌“央行数字货币:趋势与前景”上所做的主题演讲,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翻译整理,小标题为编者(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所加。

一、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维度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4年开始推行数字人民币,目前已试点多年。根据《数字人民币白皮书》,中国推行数字人民币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提供多种形式的货币,以数字形式的货币作为纸币的补充。二是提升金融系统的包容性、安全性,提高支付效率和支付服务的公平性。三是今后可能用于支持某种形式的跨境支付。

在非官方的讨论中,还存在其它一些猜测。第一种认为,数字人民币是为了取代现有的移动支付服务。第二种认为,数字人民币是为了将支付数据集中在中央银行手中。第三种认为,数字人民币是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而取代美元。不过官方并不接受这些说法。

央行数字货币是近期出现的多种新趋势之一。央行数字货币的收益和成本,最终取决于数字货币体系的设计方式。

数字人民币的设计是清晰的。它是一种面向个人用户的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双层分发机制,与银行账户松耦合。这意味着用户在进行小额支付时,可以直接使用代币并且无需支付利息。我个人理解,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动机主要是支付。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官方的口径会说数字人民币主要作为M0的替代品,而非M1或M2的替代品。央行数字货币“双层分发+无利息支付”的设计也很重要,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对银行等金融中介的潜在冲击,这一点对所有央行来说都很重要。

在设计央行数字货币时还需要做一些权衡,例如隐私保护。如果隐私保护做得不好,公众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的意愿可能会降低。我曾经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些街边小店因听闻政府要对线上支付交易征税而拒绝接受移动支付工具付款。数字交易应该纳入国家的税收体系,这毫无疑问是必要的。但上述例子无疑表明,正向或反向激励措施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模式。有人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提高金融效率、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但也有人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导致银行脱媒,进而推高融资成本、放缓经济增速。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将取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具体设计方案。在金融稳定方面也一样。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会引发新型金融风险,是否有助于各国央行更准确地监测和化解新的风险,这些也都取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方式。

二、对未来数字人民币发展趋势的展望

关于未来数字人民币的发展趋势,可以有多种猜想。第一,目前数字人民币只面向个人用户,但未来某个阶段也许可以扩大到向机构发行。第二,目前数字人民币的适用范围局限在国内,但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参与了国际清算银行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未来某一阶段,跨境支付可能会成为数字人民币的重要功能。第三,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并未向数字人民币支付利息,但也不能排除未来某一阶段会考虑支付利息的可能性。第四,未来民间机构是否有可能发行有数字人民币支撑的稳定币,这个问题非常敏感,但起码值得思考,利弊得失究竟是什么。

数字人民币已经试点多年,但仍未被广泛推开使用。引用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究所穆长春的说法,有三件事情尚需要推进:一是开发更加全面的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广泛的使用场景;二是进一步优化系统,以保障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三是要制定更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框架,来管理数字人民币的使用。

三、需要重视数据安全性和生产力的平衡

从当前中国移动支付体系的格局来看,有两家主要的支付平台,分别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二者的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支付宝账户只能把钱转给另一个支付宝账户。因此,支付宝、微信的系统尽管数据是完整的,但却是相互分隔的。但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平台衍生出很多新的业务和产品。现在已经相对成熟的大数据信用风险评估,就是首先利用生态系统中的数据,对信用白户做信用风险评估,提供信贷服务。当然,可能也有人担心数据被掌握在民营企业手中,是否会带来用户权益保护方面的问题。

所以有猜测认为,央行开发数字人民币的动机之一是集中支付数据。在数字人民币体系中,九家授权机构各自开发数字钱包,这些钱包之间可以完成支付交易,比如买方把钱从工商银行钱包账户付到卖方的支付宝钱包。这个过程与当前从一个微信支付到另一个微信支付的差异在于,工商银行只掌握这一半的交易信息,而蚂蚁则只掌握那一半的支付信息。这样交易数据就被割裂了。但央行将拥有整套数据,客观地说,这对数据安全、信息保护可能是有益的。

与此同时,需要回答一个新的问题,即当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在央行之后,央行会不会更加关注数据的安全性,而不是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的生产力。显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权衡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及资本市场部主任Tobias ADRIAN等提出的关于多国协同支付平台的建议,值得关注。一方面,如果这个平台建立起来,也许可以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支付提供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这个平台也可以为国际数据交流提供支持,就是各国保留自己的数据,同时在不提供原始数据的情况下使用服务,输出算法、验证或其它服务。

四、未来或许需要更新加密资产的监管方式

最后,对于加密货币的立场,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首先,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货币,而更像是一种数字资产,原因在于其缺乏内在价值。更重要的是,有研究表明,大约四分之一的比特币账户持有人以及半数交易活动都与非法交易有关。

其次,监管对加密货币、数字资产的态度,取决于所在国家的金融体系与监管制度的成熟度。众所周知,中国政府目前禁止在中国进行加密货币的交易。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反洗钱方面仍然面临重大挑战。此外,我国还保留了很多资本账户管制措施,如果像加密货币这样的数字资产可以自由交易,带来的问题将会远远多于带来的好处。

最后,需要充分考虑长期趋势。禁止加密货币,在短期内可能很实用,但长期看是否可持续,值得做深入的分析。加密货币带来的一些新型数字技术,对正规金融体系是十分有价值的,包括代币化、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等等。如果长期禁止加密货币交易和相关活动,有可能会错失一些重要数字技术发展的机会,且禁止也不一定能够长期有效。关于应该如何监管加密货币,尤其是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没有特别好的既能保障稳定又能发挥效用的做法,但最终可能仍然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链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请广大读者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警惕各类虚拟代币发行与炒作, 站内所有内容仅系市场信息或相关方观点,不构成任何形式投资建议。如发现站内内容含敏感信息,可点击“举报”,我们会及时处理。
ChainCatcher 与创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