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各地发生十余起数字人民币诈骗案,累计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
作者:念青,链捕手
自数字人民币首次公测以来,已过去一年时间,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但目前国家还没有全面推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型支付形式,数字人民币并未达到高度普及的程度,仍处于大众已知晓,但不熟悉操作的阶段。再加上其匿名管理的特点,不少诈骗分子也开始利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诈骗,使公安机关的侦查技术难以查询资金的流向,无法对账款进行及时冻结。
近期,随着数字人民币的热度升高,相关诈骗案也开始频发。据链捕手不完全统计,10月以来,全国各地发生至少十余起数字人民币诈骗案,累计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近期骗局主要以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形式、利用“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资金转移的方式进行诈骗。例如:
2021年11月2日,广西天平镇的廖女士(化名)报称,其接到一个自称是北京密云公安局的陌生男子电话,称其在北京开了一张信用卡涉嫌洗黑钱,需要调查其名下所有银行账户。廖女士根据对方的提示把自己银行账户的资金转到了其新办理的另一张银行卡内,并下载注册了所谓的“安全卫士”APP,之后,廖女士按照对方的提示操作开通“数字货币”功能,且把短信验证码提供给对方。最终,廖女士共计被骗取人民币37万元。
11月4日,广东韶关武江一先生报案称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期间,接到冒充公安的电话,称其涉嫌一宗案件,要求证明清白,并诱导事主注册数学人民币app,按对方的操作将人脸视频发送给骗子,并告知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嫌疑人利用人脸视频捆绑其银行卡,将钱充值到数字人民币APP,后诈骗人员将其数字人民币app钱包里的资金转移,事主发现被骗100余万人民币。
11月4日,海南省陵水英州镇的李某遭遇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对方以事主涉嫌洗钱行为,要求事主“自证清白”,提供个人信息、银行卡号等,并利用QQ、飞书等社交软件,通过社交软件远程控制受害人手机,为事主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将事主银行卡内资金兑换至数字钱包,再将“数字人民币”转出至其他数字钱包。事主共计损失12万元。
11月6日,广西梧州藤州镇的刘女士(化名)报称,其先是接到了一名自称是梧州市公安局的陌生电话,说其涉嫌洗黑钱需要接受“警方”调查,并要求添加微信好友配合“警方”调查。之后,刘女士按照对方要求添加了所谓的“警官”微信,根据对方发来的链接下载、注册了“安全卫士”、“公安防护”等app,并把个人所有银行卡里的资金全部转到对方说的“安全账户”里,多次把绑定银行卡的手机验证码发送给对方。最终,刘女士共计被骗取人民币35万余元。
除诈骗外,近期利用数字人民币洗钱的犯罪案也较为频发。犯罪分子盯上了数字人民币支付交易隐私性强,调查难度增加的特点,通过数字人民币方式进行洗钱,逃避公安机关的查处打击。例如,11月4日,福建南安市公安局成功破获福建省首例利用数字人民币洗钱的犯罪案,抓获团伙成员9人,涉案金额达上千万。
对于利用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手段的诈骗、洗钱犯罪,数字人民币领域的资深研究专家解释,“可控匿名”作为数字人民币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能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的客观需要。但数字人民币仍无法完全杜绝类似金融犯罪行为,目前,央行已经发现涉及数字人民币领域的灰黑色产业已经造成损失超过数百万人民币。
在近日举行的 " 香港金融科技周 2021" 活动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也表示,由于央行数字货币极易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因此,安全性是系统开发的首要任务,需要完备的安全和风险管理机制。他介绍称,在数字人民币的整个运行周期内,央行将持续改进运营系统的安全管理,包括加密算法、金融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以及业务连续性等方面。在数字人民币设计研发过程中,会始终将打击洗钱、电信诈骗等非法犯罪行为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