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Taraxa代币经济、技术特性与应用场景
本文发布于TalkChain,原文标题:《千年老妖终于发币,Taraxa 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地方?》,作者:Runchen
Taraxa 将在 TokenSoft 上进行公募,在此之前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项目。这是一个从 2018 年就立项,并且持续开发近三年的项目。在浮躁的币圈,能坚持三年不发币且还在认真开发的项目并不多。所以这个项目引起了我的好奇,那么,和其他公链相比 Taraxa 有什么优势,它是否又值得我们去期待呢?
Taraxa 项目成立于 2018 年初,日本和新加坡的的天使投资人进行了种子投资,随后在湾区获得了几轮私人融资。在其他项目都忙着跟牛赛跑的时候,Taraxa 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穿越了牛熊,并且能够持续不断的开发。这就足以打败了市场上大部分的「空气币」和被淘汰的项目。
为了明白 Taraxa 在干什么,我和他们的创始人 Steven 简单的聊了一下。以下是我结合 Steven 的回答和我的思考得出的想法,它并不是一个结论,也并不构成投资建议。还是那句话,这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市场,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钱负责。
如果用一段话总结,Taraxa 就是一个专用、高速、可扩展且对设备友好的公共分类账本,帮助个人和企业更好、更迅速地做出决策,使用协议提高了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感,并将纠纷风险降到最低,专门解决业务协调和决策流程中的摩擦所带来的挑战。
代币经济模型
先说下大家最关心的代币经济模型。TARA 总量 100 亿枚,TARA 代币可以用来进行网络交易和验证节点,持有代币的人可以使用 TARA 支付交易手续费,这些手续费将会成为节点的收益,用户同样可以使用 TARA 做 staking 成为 Taraxa 网络节点,维护网络安全,本次公开代币发行供应量为 3.75 亿 TARA,占总量的 3.75%。
Taraxa 为投资者提供了三种投资方案,供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选择,每种方案的起投金额均为 1000 美元,可选择 ETH 或 ERC-20 USDT 进行购买,但不同方案的区别是代币价格不同,解锁期限不同。
-
投资方案 A:TARA 额度为 2.5 亿枚,每枚 TARA 代币的发行价格为 0.008 美元,最少参与金额为 1000 美元,上限为 25 万美元。10% 的代币将在上线交易平台,即启动交易后解锁,剩余 90% 将分为 6 个季度解锁;
-
投资方案 B:TARA 额度为 1 亿枚,在此方案中,每枚 TARA 代币的发行价格为 0.01 美元,投资者最少参与金额为 1000 美元,上限为 5 万美元。在此方案的投资中,10% 的代币将在上线交易平台,即启动交易后解锁,剩余 90% 将分为 4 个季度解锁 ;
-
投资方案 C:TARA 额度为 2500 万枚,在此方案中,每枚 TARA 代币的发行价格为 0.012 美元,投资者参与金额仅有 1000 美元一个档位。在此方案的投资中,全部代币将在上线交易平台,即启动交易后解锁,无锁仓。
有意思的是,Taraxa 在整个经济模型的设计中对团队和机构都较为严格。种子轮上线仅解锁 3.5%,随后以每季度 12.06% 的速度线性解锁。种子轮和私募轮的全解锁周期都长达 25 个月,而团队的份额则要在流通后的 26 个月(2 年零 2 个月)才开始解锁。
为现实场景设计
聊完了代币经济模型,我们进入最重要的话题:Taraxa 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期待?
当一项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往往会面对一个问题:技术的框架有了,但是却没有需求的场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adoption,如何去应用的问题。VR 是这样,AI 也是这样,其实到了区块链还是这样。
这个问题其实也困扰了比特币和以太坊很久。后来两者走了不同的路,比特币背离了世界现金的初衷走了 SoV (价值储藏)的路成为数字黄金,ETH 上生长出了 DeFi,而联盟链则在企业市场间挣扎着寻找方向。
以太坊有先发优势,所以他可以用数年的时间等待 DeFi 从这个系统里生长出来。而其他的公链显然没有这个机会,所以那些希望成为以太坊杀手的公链往往没有下文。
对于市场而言,一条新的公链要想获得一席之地,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出一条和以太坊不同的路。所以那些真正有应用场景的公链活得很滋润,从去年的唯链 VeChain 到今年的 Flow 都是这样。
Taraxa 也是如此,从一开始就是明确的应用场景导向的。聊公链,我们平时都会聊生态,但其实对于 Taraxa 我们更需要聊场景。因为在生态繁荣之前,Taraxa 需要先向市场证明它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这点,Taraxa 的创始人 Steven 有很清楚的认知,他认为指望公链一推出就有人上来开发是不可能的。
那么,Taraxa 选择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和以太坊又有什么区别?
抽象一点来说,Steven 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商业社会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了解决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扩大组织的规模。但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它又创造出了更多的问题。比如沟通和协调成本的高企,一个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开不完的会和撕不完的 B。
目前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 OA 系统来管理,比如钉钉、飞书之类的,一些大企业会有自己的定制化 OA。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说这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Steven 提到以前做战略咨询的时候,大企业的高管会不断的提到一个问题 ——它们获取不到有效的数据,大量的数据是无效的,或者干脆是虚假的。
这确实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管理和数据流是很难进行穿透的。系统里显示企业有 1.6 万名员工,但其实可能只有 1.4 万名。系统里显示有 10 万库存,但其实可能仓库里面是空的。所以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不得不花很多钱在审计上,而这又对企业的日常运营造成了困扰。最简单的,大企业繁琐而复杂的报销流程!
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区块链和物联网可以去改善的地方。物联网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舞弊,比如巴奴火锅就将物联网测温计和 GPS 安装到每个运输车上,一旦偏航或者车门打开,系统马上就能记录在案。而区块链则可以解决数据收集之后可能被篡改的问题,因为哈希只要在链上,那改动数据就一定会被发现。
这是从宏观角度来讲,整个区块链和物联网能够解决的问题。那么从微观的角度来说,Taraxa 做了什么?
在 Taraxa 上目前已经运行的是两个项目,Marinate 和 Helio。具体的项目介绍,其实已经有几篇文章写的不错,比如《Taraxa:IoT+区块链,能产生什么新商业场景?》和《协议化的 docusign 有哪些想象空间?》都写的比较清楚。我再简单的从我的理解说一下。
Helio:基于 IoT 的信用穿透层
Helio 很简单,它是一个物联网信息审计系统。它可以将物联网设备回馈的信息保存一份哈希在链上,以此来确保信息从末端回馈之后不会出现被篡改的情况。就比如我们之前说的,巴奴火锅的恒温冷链车,数据一旦上链就再也无法被篡改。
这其实是一个有很多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Steven 举了一个例子,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中,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就是行驶里程。而行驶里程这个东西,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篡改。买家不得不去找专业公司来进行评估,这就产生了巨大的信任成本。
但如果我们在行驶记录仪上面安装一个每 8 小时回报一次的物联网设备,并且这个信息的哈希值被在链上保存,那么其实就可以直接避免了这个问题。作恶者可以篡改设备本身的记录,也可以篡改公司服务器的记录,但却无法篡改链上记录。这样在二手交易的时候,只需要调取链上数据就可以清楚的反映出车辆的实际行驶情况。
我们抽象一下理解,Helio 的价值在于它可以通过物联网设备去增加一个穿透的信任层。这个信任层可以穿透所有的参与者(比如直接放到汽车的引擎内),用最小的信任(物联网设备回馈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来把摩擦降到最低。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Helio 和 Taraxa 是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的。
Marinate:存证应该如何进行?
而另一个叫 Marinate 的应用也很有意思。它其实是一个存证工具,用户可以把短信、邮件等重要聊天记录(比如借钱)的哈希进行链上存储。但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因为邮件和微信本身就是可以作为司法凭证的,那为什么需要多一步。
这是我认为 Taraxa 逻辑最无法自洽的地方。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争端,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去及时的记录(也许因为懒,也许因为抹不开面子),如果我们记录了,哪怕只是最简单的微信上确认了一下就能够避免很多这样的争端。
那么为什么要使用 Marinate,这其实是多加了一个步骤,明显让这个事情更复杂了。可以想见,Marinate 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人使用的产品。
我在读硕士的时候,消费心理学有这么一个理论,一项新技术想要获得应用,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足够的动机、第二要足够的简单。
Steven 给我分享了一个数据,建筑行业因为这些未存证且无法追溯的数据,每年的损失高达 240 亿美元。同时 Steven 也分享了一个观察,在美国建筑行业,一份保单的价值通常超过几十万美金,但超过 500 美金的变更(changeover)保险公司都要知道。因为大多数造成回款延迟、触发司法程序的,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变更 —— 比如这堵墙往左修五十公分。
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建筑行业往往一共工程要协调数十个公司,每个公司做的事情不同、文化水平不同、信息化水平不同,完全没有办法通过一套系统把大家放进去,但整个事情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么很简单,如果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节省这些钱,这是一个全局优化的过程,那么我想这些人是一定愿意采用的。
第二个则是易用性。Marinate 是嵌入到系统里面的,比如我的邮件可以直接 cc 给 Marinate,然后系统会自动提取重要信息进行结构化。对于发起者,有一个平台可以看到自己发出的所有记录,而对于接受者只需要点击一个链接选择「是」或「否」即可。
够低的应用门槛,显而易见的效果提升,这是我认可 Marinate 会取得市场的主要原因。带有明确的应用导向,能够能够解决现实的问题,这也是 Taraxa 和其他公链不同的地方。
高性能商用解决方案
上面说的是 Taraxa 上的核心应用,接下来说说 Taraxa 的底层。为了同时兼顾性能和去中心化的需求,Taraxa 用的是 DAG 体系,也就是有向无环图,这也是 Taraxa 的技术优势之一。
Taraxa 链基于 PoS 共识机制,引入了区块 DAG (有向无环图)拓扑结构,结合模糊分片技术(Fuzzy Sharding)与 VRF 驱动的 PBFT 共识,确保实现快速且异步的区块确认。此外,Taraxa 还开创了 optimized executional layer,而非沿用如今区块链系统常见的顺序执行方式。
DAG 是应用于数据结构的数学模型,它由与单向边相连的顶点组成,且没有一条路线是从某个顶点开始沿着这些边走最后再回到同一顶点的——也就是说,它是非循环的。本质上,DAG 是一种低级数据结构,可用于对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建模(尤其是具有依赖关系的网络)。
技术方面更多的细节本文暂不做更多的展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自己了解一下白皮书中关于技术部分详细的描述。
总结来说,Taraxa 链具备以下创新和特点:
-
DAG 区块拓扑可在不牺牲安全性的情况下实现高吞吐量和低延迟(上链时间低于 1 秒);
-
目前可以达到 5,000 TPS,按照路线图规划,后续可达 50,000 TPS;
-
基于 DAG 区块的安全且公平的排序算法;
-
VRF&VDF 支持公平有效的提案,可在不浪费能源的情况下复制 PoW 的优势;
-
快速的 PBFT 算法为 DAG 周期提供真正的确定性;
-
高度优化的 VM 执行层(optimized executional layer),使智能合约处理速度呈现指数级增长。
下一步计划
根据 Taraxa 的路线图,其首先计划在 2021 年部署主网,大量激励性社区参与,然后继续发展,确保网络安全,主要包括:
-
集成 GraphQL ,实现更高效的节点查询
-
DPOS 抵押、收费 、区块奖励一体化,完善 Taraxa 经济机制。
-
跨链锚定 Taraxa 的状态快照收据,防范长距离攻击 ,实现跨链资产交换。
-
社区驱动的安全和负载压力测试和基准测试,以确保网络安全。
其次是推动 Marinate 的采用,涉及发布公共 API 并集成所有主要的通讯工具(例如 WhatsApp,微信),并与社区合作以推动采用。
团队:学术+技术基因
有意思的是,Taraxa 有一个斯坦福气息非常浓厚的团队。其团队成员和顾问也都是出自专业领域,有较强的学术背景,这样的团队往往做事情会更加的扎实和稳定。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很多时候可能会跟浮躁的币圈显得「格格不入」。
Taraxa 的创始人 Steven Pu,是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学士、硕士,曾在德勤·摩立特(德勤体系下专攻战略与运营咨询的子公司)担任咨询顾问,并自己创业做过 IoT (物联网)也创立过 Leland 资本(投资物联网方向)。
CTO 也同样是斯坦福出身,电子工程学博士和博士后。并在斯坦福读本科的时候就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资助。团队的咨询顾问则包括 Algorand 团队成员 Maurice Herlihy 博士、分布式资本联合创始人沈波、日本知名对冲基金 Asuka Asset Management 的创始人 Mamoru Taniya。
写在最后
这个市场上不乏学术背景专业的团队,尤其是在公链的这个赛道更是云集了各路大牛。Algorand 的教授 Silvio Mical 是图灵奖的得主,Avalanche 的 Gun 教授在比特币之前就做过公链,国产团队 Conflux 也顶着「姚班」的关怀。
纵观这些学术气息浓厚的公链,其实我们能够发现很多共同点。比如他们往往比一般的项目方更有耐心,而且往往会重视产品研发胜过 PR。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这样的项目往往可以走得更远,甚至是穿越周期(Taraxa 已经穿越过一次了)。但站在二级市场的投资人角度,投资这样的项目需要的是耐心和长期主义。
我并不是一个预言家,我所能做的仅仅是分享我所获取到的信息,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以及基于理性逻辑下的思考。我相信 Steven 和团队对于认真做事情的决心,同时也相信他们有机会能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一条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愿所有在这个行业认真做事情的人都可以获得真正的价值发现。